抗击打训练视频 抗击打训练视频在线观看

1、陈洪光

2003年2月9日广州市胸科医院接到第一例“非典”病人开始,陈洪光同志100多天几乎没有离开过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将自己的生活、健壮置之度外,坚守岗位救治“非典”病人。2003年4月16日,陈洪光同志被确诊感染了“非典”,停止职业进行隔离治疗。

2003年4月23日退烧,胸片显示肺部阴影已基本消退,但4月29日病情复发。2003年4月31日到5月3日转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5月4日转入广医一院呼研所,5月5日病情突然恶化,颅内肿胀,骨髓抑制,呼吸困难,抢救无效,沉睡60小时后于5月7日清晨6时光荣殉职,终年39岁。

2、叶欣

2002年12月,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003年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职业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

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刻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

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在对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救治中,叶护士长注意到,很多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同时患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原本虚弱的身体明显不敌新疾,多脏器衰竭随时可能发生。

此时此刻,挽救生活不仅需要高度的职责心,更要有精湛的技术和医护的通力协作。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的职业一直伴随着叶欣。她像一台永不疲倦的机器全速运转着,把一个又一个患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可谁能想到,此刻的叶欣,是强忍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完成着一次次的抢救和护理。

2003年3月4日清晨,叶欣仍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科室:巡视病房,了解危重病人病情,布置隔离病房……虽然上班前她就感觉到身体疲倦不适,但还是坚持在科室里忙碌着,密切注意着每一个患者的病情。劳累了一上午,水没喝一口,饭没吃一口,只觉得周身困痛,不得不费力地爬到床上休息。

中午刚过,极度疲倦的叶护士长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不得不到病房隔离留观。体温在升,补液在滴,但叶护士长记挂的还是科室里的几许危重病人。病魔终于没有放过她。经确诊,叶欣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她不得不住进了她为之职业了27年的省中医院总部。

在她刚进呼吸科的那几天,每当医护人员前来检查和治疗,她总是再三叮嘱他们多穿一套隔离衣,多戴几层口罩。她甚至提出自己护理自己:“我是老护士长了,何不行?”院领导前来探望,她讲的不是自己的疾患,而是检讨自己的不足,责怪自己不慎染病,给医院和领导添了麻烦。

她甚至询问自己科室的覃医生看看还有没有自己可以力所能及干的职业让她在病床上完成。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刻内成立了治疗小组,抽调一名主任负责全程治疗方案的实施。然而随着时刻的推移,叶护士长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

不知有几许人在挂念着叶护士长,不知有几许人一上班就关切地询问“叶护士长怎样样了,好转了吗?”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几许人的努力和呼唤,都没能挽留住叶欣匆匆离去的脚步!

就在她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壮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

3、彭志敏

彭志敏 1981年2月生,广州军区第一五七医院勤务汽车连一级士官。自入伍以来,为当好一名救护车司机,刻苦钻研驾驶专业智慧,熟练掌握一整套车辆小故障排查和修理技能。在抗“非典”期间,他承担接送发热病人的出车任务和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任务,对职业高度负责,细致认真,

经常冒着被感染的危险接运病人。甚至亲自到病人住房,把高烧患者背下4楼。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保证“非典”期间职业人员上下班的安全,他切实做好接送车辆的消毒职业,为职业人员上下班提供良好服务。2003年,被共青团中央评为杰出共青团员。同年荣立二等功。

赞 (0)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