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5度以上才能吃退烧药吗?最新研究解读

38.5度以上才能吃退烧药吗?最新研究解读

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很多人会面临发烧的困扰。传统意识认为,体温超过38.5℃时才需要服用退烧药。然而,最新的研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发烧时是否立即服用退烧药并不一定需要严格遵循38.5℃的标准。

发烧的生理影响

发烧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天然反应,通常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当体温升高时,身体会调动免疫体系的细胞来对抗病原体。研究表明,体温达到38.5℃时,免疫细胞中的热休克蛋白90(hsp90)会被有效诱导,这种蛋白质能够加速免疫细胞的移动,帮助它们更快地到达感染部位。

研究发现的启示

根据陈剑峰研究组的研究,体温在38.5℃以上时,热休克蛋白90的表达会显著增加,这一经过能够持续约48小时。这意味着,即使体温回落到正常水平,免疫体系的反应能力依然会保持一段时刻。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刻,再考虑使用退烧药。

什么时候使用退烧药?

对于普通感冒引起的发烧,如果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技巧来缓解症状,例如用温水擦浴全身。当体温超过38.5℃,且患者灵魂情形良好,没有其他严重症状时,可以适当推迟使用退烧药。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老人以及发热耐受差的人群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怎样?怎样样大家都了解了吧,关于“38.5度以上才能吃退烧药吗”的难题,最新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发烧并非单纯的病症,而是身体对抗感染的天然反应。在适当的情况下,维持体温在38.5℃以上可能有助于增强免疫反应,从而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然而,具体的用药决策仍需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赞 (0)

版权声明